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

方土庇蓮天


芳土庇蓮天    2012.5.5林仔邊171期

蓮霧由民國60年開始成為林邊一種經濟作物,70年代由於『黑珍珠』名號而大放異彩,而在聲名遠躁之時,存留一種因地層下限海水倒灌土地鹽化,而生產出特別紅艷又高甜度的蓮霧,這觀念至今仍影響林邊蓮霧農。


蓮霧在經濟栽培後,化學肥料普及性與蓮霧農為生產高品質蓮霧,大量施肥,累積至今造成大部份土壤檢驗呈現酸性,土壤硬化活性變差,造成肥料分解進入土壤效率變差,此時農民總是認為施肥不足,加量投擲化學肥料,在這惡性循環裡受害的一方總是農民自己,因為多花錢又得不到實質利益,但果農仍未檢討改進持續沿用老方法。
有土斯有財,應轉為「良土斯有財」觀念,促進土壤活化是降低生產成本最佳法則,成本降低其競爭力就可提升,競爭力提升獲利將可預期豐裕,生活將可大幅改善。
傳統栽種因過度用藥影響層面探討
蓮霧生產農藥的使用,在於蓮霧農生產者只是在做確保其產業的收益,過度依賴農藥及過當的使用農藥大致上會有下列情況發生:
一、  農藥殘餘過量:農民使用農藥,大部分使用者都以效能為最終的思考,何種病蟲害該用哪種農藥來防治,深怕藥效不足多加一些,及未考量安全採收期限,因此產生了沒登記蓮霧使用的農藥,農藥殘餘過量的問題產生等問題,尤其是農藥殘餘過量的問題,不僅消費者聞之色變,蓮霧品質也因農藥過量造成藥傷,最終影響收成的所得。
二、  產生抗藥性:在使用農藥時一般使用者習性,大都以成效為主要考量,況且在農藥殘毒檢驗報告時,一般人通常會認為使用的農藥種類多,表示其農藥使用的多,其實,農藥殘餘檢驗報告應以農藥的殘餘量是否符合為主要,農民使用多項的農藥最主要是要嚴防病虫害產生抗藥性,農藥過量或單一種藥劑長時間使用,是促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最主要原因。
三、  對環境與人類之二次傷害:農藥化學藥劑的使用,對環境及人類有著深沉的影響,例如美國在打越戰時,在叢林裡大量的使用,造成日後越南叢林居民或軍人下一代因基因突變產生畸形兒,固農藥化學藥劑的使用,是對環境與人類有影響的。

農藥不是萬能

農委會防檢局植物防疫組副組長劉天成表示,農藥品項達五百多種,防檢局訂有各項農藥殘留標準,國際上宣布不可使用,會造成胎兒畸形、引發癌症風險的農藥,國內也絕對禁用。農委會平均每年抽驗一萬多件田間蔬果,合格率約九十五%;針對當季風險較高的品項則加強抽驗,合格率約九十一%,與環團抽驗結果不算差太多。
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在20111112月,針對國內大型連鎖超市量販店抽查檢驗所販售農產品,在20122月公佈檢驗結果,發現部分蔬菜農藥殘餘量超標,部份蔬果使用了歐盟禁止使用的藥劑,藉由媒體公佈這報告,造成消費者對農產品食用安全疑慮,間接造成農產品銷售價格滑落。
就上述官方所發表的作為,與民間公益團體評鑑結果,類似有相互牴觸,但最終是要告訴大眾,農產品使用農藥,是一種措施,如果能盡量減少使用,對普羅大眾都有幫助,但如何來確保農業生產者收益,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,有機農產、無毒農產、吉園圃認證產品及生產履歷農產品,都是降低農藥使用,或是根本不可使用農藥的農業生產,所以農藥不是萬能,在台灣這種精緻小農的產業,降低成本,降低極端氣候及環境的衝擊等提升競爭力措施,擴展外銷市場,將繫及台灣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。
目前林邊鄉的蓮霧經營皆為小農,資金成本不夠雄厚,況且多半耕種經驗,皆依賴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,目前利用菌種經過培養發酵完成的商品,坊間皆可購得,但因價格偏高成效無法立即呈現,使用者不多。屏東縣林邊鄉果樹產銷班第46班,以共學低毒栽種申請吉園圃認證為目標而成立。
目前初步推展實務以培養益菌投入蓮霧生產栽植地為目標,在單位面積中增加益菌數目降低有害菌種族群,如中興大學蔡東篡教授所培養出的蔡18放射線菌、乳酸菌、酵母菌、光合菌、絲狀菌,及溶磷菌等有益菌,進行地面澆灌及植株葉面噴灑,用以活化土壤及使蓮霧植株強壯,間接使蓮霧園回歸自然環境狀態,以符合安全、降低成本、提高收成等經濟生產效益。
減少農藥的使用:植株強壯後,其免疫力提高,降低值株罹病率,且蓮霧園區使用屬於天然成分有益菌,除可進行生物防治病蟲害,有效抑止病蟲害的擴散,減少使用農藥,則其食用安全性提高,無論各種檢驗皆可符合規範,在者對於環境的影響也可降低。
提昇土壤活性地:將有益菌灌施於土壤中,根據一些研究報告,可改善土壤結構,增加通氣性,有效提升肥料吸收率,同時,降低土壤病蟲害及線蟲的危害,其次可透過有益菌分解土壤中所沉積化學肥料,減緩肥傷情況。
確保收益永續經營:蓮霧植株生長於經過改善的土壤中,則其值株將愈見強壯並激起抗病例,產生病變機率將可降低,值株正常強壯,肥料分解迅速,值株吸收快,產能將可提升,若配合葉面噴灑,減少蟲害發生,農藥的使用將可減少,對於環境及地下水污染降低,農友、居民、消費者的生活及食用安全保障提高,則此產業將可延續。
46班未來將做的努力與期待
土質有效改善:林邊多年來的地層下陷,促使土地鹽化,化學肥料方便有效性,促使土質酸化,土壤中有益菌種胺基酸液肥投入,從網路上可搜尋到許多成功案例,這些案例絕大部份都因農民使用過量的化學肥料,其共同的病徵都是植物嚴重落葉、產量不高及品質不佳等等,但都因使用這有益菌種胺基酸肥而獲得改善。
強化樹勢:植物將氮素轉化為胺基酸後吸收,再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,土質PH值改善後,土壤中存活大量有益菌種,幫助肥料分解,促使蓮霧植株充分吸收利用,在這正向循環中,蓮霧植株養分充分吸收後,其生長樹勢將會轉趨強化,如再透過人為修剪,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有效控制,則其產量將會獲得提升。
提昇產值:「做著歹勢望後冬」是農民不怨天不尤人無奈的寫照,「看天吃飯」是一種無所而為的消極作法,倘若蓮霧農從土質改善合理化施肥、良好枝梢管理及因應極端氣候提前整備等多面向作為,則提升產質、產量將可隨而來之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